关于推进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联盟扩圈提质的调研报告
xx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作为全国首创的协商民主综合性平台,自启用以来,在宣传展示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服务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5年8月,中心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考察团队超过1500批次、近40万人次,相关工作成效获得全国政协领导的肯定,并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省(市)政协工作创新案例等重要奖项,成为xx市政协一张亮丽的“金名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发挥实践中心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市政协近期组织专题调研,就如何深化“联盟共建”模式,推动实践中心“扩圈提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如下。
一、拓展联盟合作广度,构建多元共建新格局
实践中心的生命力在于开放与联合。要秉持“品牌共创、平台共享”的理念,打破界别、领域、层级壁垒,构建一个更加广泛、紧密、高效的联盟体系,形成推动协商民主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深化与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协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中心最天然、最核心的同盟军。应将与民盟xx市委会等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和市工商联的合作,从“友情客串”提升为“常驻主演”。一方面,制度化安排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轮值“中心主题日”,结合各自界别特色和专业优势,策划举办专题协商会、建言资政沙龙、专业咨询服务等活动,使其成为展现党派特色、履行党派职能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将实践中心作为其开展组织活动、联系界别群众、进行理论研究的“第二主场”,实现政协平台与党派资源的双向赋能。
(二)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人才高地和创新源头,能为协商民主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实践中心已与二十大学、xx财经大学、xx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基础。下一步,应将合作从继续教育学院、统战部等具体部门,拓展到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等专业院系,以及各类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合作内容可涵盖:一是共建“协商民主理论研究基地”,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为xx市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阐释。二是互聘专家顾问,邀请高校学者担任中心特约研究员,组织委员走进高校参与学术研讨。三是打造“青年议政”平台,联合开展“模拟政协”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为人民政协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您是否遇到下载问题了?